2022年8月东北大学 《刑法总论X》在线平时作业3
完整答案在最底下附件,请核对试题后再下载,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2.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甲自诉乙伤害案件以后,乙离家杳无音信
B.甲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乙侮辱案提出控告
C.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甲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
D.甲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乙被公安机关抓获而逃匿
3.甲经常指使其13岁的儿子盗窃他人财务数额巨大。甲和其儿子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甲为教唆犯,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C.甲单独构成犯罪,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D.甲和其儿子均不构成犯罪
4.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6.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C.犯罪预备
D.只是犯意表示
7.下列对刑法的解释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
A.学理解释
B.论理解释
C.司法解释
D.文理解释
8.从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上划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事前有通谋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C.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D.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9.甲与乙有仇,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甲的扬言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意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0.甲将毒药投入仇人乙的茶杯中欲害死乙。乙喝下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到后非常害怕,急忙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但2个小时后乙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
11.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的行为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B.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12.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事前防卫
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3.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4.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
15.甲被同时判处死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执行中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
C.折衷原则
D.相加原则
16.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将共同犯罪分为()
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B.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17.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法律的认识错误
18.决定某一犯罪具体性质的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19.甲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宣告缓刑,其缓刑考验期应是()
A.2年以下
B.2年以上5年以下
C.5年以下
D.至少1年
20.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21.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22.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不能犯未遂
C.有危害结果的犯罪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23.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包括()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
B.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行为人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
24.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25.犯罪客体要件的意义在于()
A.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性质
B.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C.有助于区分此罪和彼罪
D.有助于正确量刑
26.犯罪构成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犯罪
B.成立犯罪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
C.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D.犯罪是怎样成立的
27.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A.某区人民检察院
B.某高校中文系
C.某市工商局
D.某私营企业
28.某日夜甲携带作案工具前往事先采好点儿市郊仓库盗窃。来得仓库门前甲前后左右看了看未实施任何行为转身朝回家的方向走去被事先埋伏在此的公安人员抓获。原来警方事先已掌握了甲今晚的行动安排警力在此守候但甲对此却全然不知。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29.按分工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共犯人分为()
A.组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教唆犯
30.1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指()
A.实足年龄(即周岁)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以公历的年月日为计算的标准
举报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2.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甲自诉乙伤害案件以后,乙离家杳无音信
B.甲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乙侮辱案提出控告
C.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甲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
D.甲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乙被公安机关抓获而逃匿
3.甲经常指使其13岁的儿子盗窃他人财务数额巨大。甲和其儿子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甲为教唆犯,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C.甲单独构成犯罪,其儿子不构成犯罪
D.甲和其儿子均不构成犯罪
4.在罪刑法定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6.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C.犯罪预备
D.只是犯意表示
7.下列对刑法的解释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
A.学理解释
B.论理解释
C.司法解释
D.文理解释
8.从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上划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事前有通谋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C.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D.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9.甲与乙有仇,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甲的扬言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意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0.甲将毒药投入仇人乙的茶杯中欲害死乙。乙喝下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到后非常害怕,急忙将乙送到医院抢救。但2个小时后乙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
11.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的行为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B.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12.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事前防卫
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3.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4.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
15.甲被同时判处死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执行中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
C.折衷原则
D.相加原则
16.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将共同犯罪分为()
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B.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
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17.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法律的认识错误
18.决定某一犯罪具体性质的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19.甲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宣告缓刑,其缓刑考验期应是()
A.2年以下
B.2年以上5年以下
C.5年以下
D.至少1年
20.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21.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22.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不能犯未遂
C.有危害结果的犯罪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23.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包括()
A.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
B.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C.行为人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
24.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25.犯罪客体要件的意义在于()
A.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性质
B.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C.有助于区分此罪和彼罪
D.有助于正确量刑
26.犯罪构成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犯罪
B.成立犯罪要具备哪些法定要件
C.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D.犯罪是怎样成立的
27.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A.某区人民检察院
B.某高校中文系
C.某市工商局
D.某私营企业
28.某日夜甲携带作案工具前往事先采好点儿市郊仓库盗窃。来得仓库门前甲前后左右看了看未实施任何行为转身朝回家的方向走去被事先埋伏在此的公安人员抓获。原来警方事先已掌握了甲今晚的行动安排警力在此守候但甲对此却全然不知。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29.按分工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共犯人分为()
A.组织犯
B.实行犯
C.帮助犯
D.教唆犯
30.1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是指()
A.实足年龄(即周岁)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以公历的年月日为计算的标准
答案附件,售价 2.00 奥币,点击购买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客服微信:aokai59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