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完整答案在最底下附件,请核对试题后再下载,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福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_____。  
A.半封闭性试题  
B.开放性试题  
C.半开放性试题  
D.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  
2.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_________。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__________。  
A.复习  
B.实践  
C.方法  
D.拓展  
4.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不包括____________。  
A.课程目标  
B.学生需要  
C.社会需要  
D.教师计划  
5.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_______。  
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  
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  
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  
6.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________。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_________。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8.________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9.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A.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B.有助于了解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问题  
C.考察课程教材对教师实现和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D.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信息  
10.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11.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_________。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试验研究  
12._________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3.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___________。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14.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______。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5.培养目标所具有的性质是:  
A.终极性  
B.时代性  
C.学科性  
D.活动性  
16.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学习者、学科内容和________三个方面。  
A.生活经验  
B.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C.指导者  
D.学习环境  
17.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  
A.教育思想  
B.专业精神  
C.教育智慧  
D.专业人格  
18.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A.教育思想  
B.专业精神  
C.教育智慧  
D.专业人格  
19.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_________。  
A.随机性  
B.活动性  
C.连续性  
D.积极性  
20.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1.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_________。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_________的描述。  
A.长期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间接性  
23.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___________。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24.下述表述中不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  
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2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_________。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6.“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________。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27.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__________。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批判模式  
2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_________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29._________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30.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_________。  
A.教师和学生  
B.社会和生活  
C.目标和过程  
D.行为和目标  
31.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这是评价的_________。  
A.目标取向  
B.过程取向  
C.主体取向  
D.客体取向  
32.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33.下列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主要联系的表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  
A.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B.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  
C.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某一节课的更为具体的目标  
D.教学目标具有终极性意义  
3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___________?》。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35.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_。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3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______。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37.()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A.专业精神  
B.奉献精神  
C.舍己精神  
D.具有爱心  
38.“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华虚朋  
D.瓦根舍因  
39.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__________。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  
40.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A.学校功能重建  
B.学校制度文化重建  
C.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41.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构成的。  
A.环境  
B.学生  
C.教学目标  
D.教材  
42.教育评价包含()方面。  
A.客观描述  
B.价值判断  
C.增值探索  
D.成绩评价  
43.教育智慧它分为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其中前者是学科专业素养,它要求:  
A.绝招  
B.深刻  
C.独到  
D.广博  
44.教师引导的特点:  
A.含而不露  
B.开而不达  
C.指而不明  
D.引而不发  
45.“以校为本”的体现是:  
A.校本研究  
B.校本培训  
C.校本课程  
D.校本管理  
46.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发展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经济原则  
D.教学最优化原则  
47.从课程的要素或属性层面界定,界定方式为:  
A.课程作为学科。  
B.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C.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  
D.课程作为经验。  
48.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的是:  
A.经济全球化  
B.信息时代  
C.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  
D.知识经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精神、探究意识与能力  
49.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重视发展  
B.重综合评价  
C.强调质性评价  
D.注重过程  
50.教育思想包括:  
A.教育信仰  
B.教育认识  
C.教育观念  
D.教育理念  

答案附件,售价 2.00 奥币,点击购买
举报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客服微信:aokai59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