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二
完整答案在最底下附件,请核对试题后再下载,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福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
A.活动目标的制定
B.动内容的选择
C.操作材料的准备
D.活动过程的安排
2.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关系
A.互换
B.互补
C.函数
D.等差
3.小组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____。
A.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B.幼儿之间很难更多的交往和学习机会
C.幼儿很难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学习
D.教学目标上的整齐划一。
4.分类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大班
5.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____种
A.3
B.4
C.5
D.6
6.()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头数数
B.按物计数
C.说出总数
D.按数取物
7.认读数字一般是结合()教学进行
A.数的组成
B.加减法
C.基数
D.相邻数
8.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往往没有从()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
A.数学经验
B.认知能力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9.___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A.操作法
B.游戏法
C.演示法
D.试验法
10.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____种。
A.3
B.4
C.5
D.6。
11.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关系。
A.互换
B.互补
C.函数
D.等差。
12.____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分析、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点的一种方法。
A.观察法
B.游戏法
C.操作法
D.比较法。
13.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___。
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
14.相邻数中存在()关系。
A.可逆
B.大小、多少
C.传递
D.等差。
15.____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A.操作法
B.讲解演示法
C.游戏法
D.试验法。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6.从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来看,至少有三层阶梯,分别是____。
A.行为把握
B.概念把握
C.图象把握
D.符号把握。
17.口头自编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指导要点包括___
A.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
B.用小数量(4以内)学习描述和模仿应用题,让幼儿获得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C.教师提供各种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
D.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18.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有____。
A.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B.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C.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等
D.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9.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____。
A.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B.一般都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如教师先激发儿童兴趣等
C.一般都采用个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D.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
20.在运用讲解演示法时,要注意____。
A.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必须与讲解法配合运用
B.教师应充分运用实物、教具产生的情景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C.有时围绕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D.演示、示范所用的教具、学具和范例应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和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21.下列属于认识空间方位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
A.从幼儿自身入手初步感知理解方位词
B.以幼儿为中心判别客观物体的方位
C.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
D.启发幼儿理解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22.下面属于10以内序数的指导要点的是____。
A.集中分两段教学
B.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
C.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D.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3.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
A.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
B.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
C.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
D.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
24.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的生活,具体地应表现在:___
A.教育内容应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
B.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学数学
C.引导儿童用数学
D.重视儿童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5.下列属于感知集合教育的有____。
A.物体分类的教育
B.认识“1”和“许多”
C.比较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
D.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
26.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答行为包含着如下几个方面____。
A.教师的发问
B.问题提出后应让幼儿有一短暂时间思考,再请幼儿回答
C.对幼儿的回答教师应有积极反应
D.幼儿未能正确回答可以引导回答等。
27.下列属于量的等分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
A.让幼儿直接感知或亲手操作
B.引导幼儿概括等分的基本方法
C.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
D.多形式的巩固练习
28.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____。
A.学习经验的选择
B.学习情景的创设
C.幼儿经验的准备
D.物质的准备。
29.下列属于用数学术语定名称的有____。
A.《7的加减》
B.《认识序数》
C.《送图片娃娃回家》
D.《超市》。
30.数学区活动的指导包括多个方面,下面属于数学区活动的指导的有____。
A.教师应向全体幼儿介绍数学区,并讨论制定必要的规则
B.使每个幼儿知道数学区中都有哪些材料,它们放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使用
C.数学区的材料应配合教学进度和幼儿兴趣,适时予以增加或替换
D.动员幼儿和家长为丰富数学区的材料。
31.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包括____。
A.教育内容应具有超前性
B.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C.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
D.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
3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____。
A.指导的提供
B.材料的提供
C.活动规则的确定
D.目标的确定。
33.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的内容有____。
A.数学操作活动的实施
B.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C.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D.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
34.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有____。
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
35.下列属于认识时间单位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_。
A.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来帮助幼儿领会时间概念
B.借助于图片来使幼儿明确时间概念
C.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
D.认识钟表及用途。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36.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37.比较的形式可以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38.幼儿园的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39.在儿童量的比较的教育中,要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描述比较的结果。
40.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41.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答行为中,如幼儿未能正确回答,一般情况下,就要转请其他幼儿回答。
42.教师在制定儿童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要将所有的方面都一一列出。
43.目标、材料等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组成要素。
44.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45.游戏活动是指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46.在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47.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48.提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的依据是数学学科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49.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幼儿对物体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清楚的感知,同时可促进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0.在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中,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既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
举报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
A.活动目标的制定
B.动内容的选择
C.操作材料的准备
D.活动过程的安排
2.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关系
A.互换
B.互补
C.函数
D.等差
3.小组活动形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____。
A.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B.幼儿之间很难更多的交往和学习机会
C.幼儿很难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学习
D.教学目标上的整齐划一。
4.分类教育一般安排在()进行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大班
5.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____种
A.3
B.4
C.5
D.6
6.()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A.口头数数
B.按物计数
C.说出总数
D.按数取物
7.认读数字一般是结合()教学进行
A.数的组成
B.加减法
C.基数
D.相邻数
8.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往往没有从()角度提出相应的目标
A.数学经验
B.认知能力
C.动作技能
D.情感态度
9.____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A.操作法
B.游戏法
C.演示法
D.试验法
10.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____种。
A.3
B.4
C.5
D.6。
11.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关系。
A.互换
B.互补
C.函数
D.等差。
12.____是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分析、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点的一种方法。
A.观察法
B.游戏法
C.操作法
D.比较法。
13.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的是____。
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
14.相邻数中存在()关系。
A.可逆
B.大小、多少
C.传递
D.等差。
15.____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A.操作法
B.讲解演示法
C.游戏法
D.试验法。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6.从儿童学习知识的顺序和方式来看,至少有三层阶梯,分别是____。
A.行为把握
B.概念把握
C.图象把握
D.符号把握。
17.口头自编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指导要点包括___
A.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
B.用小数量(4以内)学习描述和模仿应用题,让幼儿获得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C.教师提供各种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
D.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18.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有____。
A.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B.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C.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等
D.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9.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____。
A.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B.一般都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如教师先激发儿童兴趣等
C.一般都采用个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D.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
20.在运用讲解演示法时,要注意____。
A.演示、示范、范例的方法必须与讲解法配合运用
B.教师应充分运用实物、教具产生的情景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C.有时围绕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D.演示、示范所用的教具、学具和范例应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和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21.下列属于认识空间方位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
A.从幼儿自身入手初步感知理解方位词
B.以幼儿为中心判别客观物体的方位
C.以客体为中心区分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
D.启发幼儿理解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22.下面属于10以内序数的指导要点的是____。
A.集中分两段教学
B.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
C.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D.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23.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
A.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
B.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
C.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
D.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
24.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的生活,具体地应表现在:___
A.教育内容应和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儿童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
B.在生活中引导儿童学数学
C.引导儿童用数学
D.重视儿童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5.下列属于感知集合教育的有____。
A.物体分类的教育
B.认识“1”和“许多”
C.比较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
D.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
26.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答行为包含着如下几个方面____。
A.教师的发问
B.问题提出后应让幼儿有一短暂时间思考,再请幼儿回答
C.对幼儿的回答教师应有积极反应
D.幼儿未能正确回答可以引导回答等。
27.下列属于量的等分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
A.让幼儿直接感知或亲手操作
B.引导幼儿概括等分的基本方法
C.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
D.多形式的巩固练习
28.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____。
A.学习经验的选择
B.学习情景的创设
C.幼儿经验的准备
D.物质的准备。
29.下列属于用数学术语定名称的有____。
A.《7的加减》
B.《认识序数》
C.《送图片娃娃回家》
D.《超市》。
30.数学区活动的指导包括多个方面,下面属于数学区活动的指导的有____。
A.教师应向全体幼儿介绍数学区,并讨论制定必要的规则
B.使每个幼儿知道数学区中都有哪些材料,它们放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使用
C.数学区的材料应配合教学进度和幼儿兴趣,适时予以增加或替换
D.动员幼儿和家长为丰富数学区的材料。
31.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包括____。
A.教育内容应具有超前性
B.教育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C.教育内容应其有可探索性
D.教育内容应具有启蒙性。
3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____。
A.指导的提供
B.材料的提供
C.活动规则的确定
D.目标的确定。
33.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的内容有____。
A.数学操作活动的实施
B.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C.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D.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
34.下列属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的有____。
A.集体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D.个别活动形式。
35.下列属于认识时间单位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__。
A.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来帮助幼儿领会时间概念
B.借助于图片来使幼儿明确时间概念
C.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
D.认识钟表及用途。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36.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37.比较的形式可以有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38.幼儿园的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39.在儿童量的比较的教育中,要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描述比较的结果。
40.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
41.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答行为中,如幼儿未能正确回答,一般情况下,就要转请其他幼儿回答。
42.教师在制定儿童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要将所有的方面都一一列出。
43.目标、材料等是数学操作活动的组成要素。
44.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
45.游戏活动是指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可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各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和运用。
46.在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47.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48.提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的依据是数学学科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49.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幼儿对物体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清楚的感知,同时可促进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0.在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中,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既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
答案附件,售价 2.00 奥币,点击购买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客服微信:aokai59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