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四川大学《形势与政策》4考核作业4

完整答案在最底下附件,请核对试题后再下载,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22春《形势与政策》4考核作业4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5分)  
1.多边主义的目的是()  
A.和平与发展  
B.公平与正义  
C.民主与自由  
D.公正与法治  
2.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地区)是()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欧盟  
3.作为国际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中国积极推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A.自由贸易港建设  
B.自由贸易区建设  
C.区域经济同盟  
D.综合保税区  
4.西方的多边主义思想萌芽“伯罗奔尼撒同盟”是一个()同盟。  
A.经济  
B.社会  
C.军事  
D.综合  
5.2021年1月至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市场价格特征()  
A.总体稳定  
B.稳步上升  
C.逐渐下降  
D.波动较大  
6.2021年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突出问题是()  
A.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影响国内经济循环  
B.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C.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D.对外开放格局未全面形成  
7.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这是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决定的。2021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A.50.7%  
B.55.7%  
C.60.7%  
D.61.7%  
8.随着不同时期人口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巨大转变。当前,我国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总体保持在()  
A.低速平稳  
B.高速膨胀  
C.中速渐增  
D.负向增长  
9.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以()为单位进行登记。  
A.户  
B.人  
C.普查小区  
D.村委会或居委会  
10.刻画我国人口数量地区分布的地理分界线是()  
A.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昆仑山—横断山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线  
二、多选题(共15道试题共37分)  
11.从多边主义的定义来看,多边主义包括()  
A.工具性多边主义  
B.制度性多边主义  
C.政策性多边主义  
D.战略性多边主义  
12.2020年2月,纽约时报在评论疫情时,配图使用了中国和天安门的照片,其意图最可能是()  
A.关注中国的疫情发展  
B.抨击中国的制度  
C.借题发挥,抹黑中国  
D.迎合西方意识形态需要  
13.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是()  
A.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B.中国国际贸易交流会  
C.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4.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要义,秉承开放包容、厉行法治、协商合作的多边主义原则,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A.相互尊重  
B.公平正义  
C.合作共赢  
D.开放共荣  
15.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其中,“好”表现在()  
A.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B.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C.新动能增长  
D.需求不断释放  
16.实践充分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的必然要求。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C.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绿色经济转型。我国以更大改革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到2025年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体系的初步形成。  
A.生产体系  
B.交换体系  
C.流通体系  
D.消费体系  
18.加快全面绿色转型,推动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就要()  
A.推进工业绿色升级  
B.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C.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D.壮大绿色环保产业  
19.当前,我国正加速推进RCEP的落地实施,在未来RCEP也将成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新载体。关于RCEP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全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B.由东盟十国发起  
C.旨在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D.建立统一市场  
20.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发展阶段,推动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创新做文章,加快()  
A.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结合  
B.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结合  
C.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  
D.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  
21.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发展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存在三个“不会根本改变”的基本人口国情是()  
A.人口流动集聚效应大的现实不会根本改变  
B.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C.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D.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22.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主要因为是()  
A.我国人口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惯性增长  
B.人民生活水平断提高  
C.生育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D.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  
23.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当前我国人口造成压力仍十分巨大,这将会造成()  
A.就业困难  
B.住房紧张  
C.生活必需品短缺  
D.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24.尽管自2012年起,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衰减,但未来我国经济仍具有与人口相关的红利,主要体现在()  
A.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较大  
B.劳动力供给潜力有待继续挖掘  
C.劳动力的地域和产业转移会产生巨大红利  
D.人口素质提高,将创造二次人口红利  
25.为改善人口问题,党和政府对一些政策方向作出了调整,更多地聚焦于()  
A.住房支持  
B.税收支持  
C.托育服务  
D.教育减负  
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7分)  
26.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升温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包容开放、与时俱进的多边主义原则,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27.中国着眼绿色发展,打造面向未来的合作动能,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在全球绿色发展中不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8.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实现减贫目标,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29.扩大对外开放就是要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30.2021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个是国内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31.加强科技创新,总体上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  
32.加强科技创新,在专项上就是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3.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  
34.近10年,我国人口教育水平又有新的较大幅度跨越,我们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收获更多“人口质量红利”。  
3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给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36.“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突破65%的城镇化率,乡城之间因此还将呈现出“大迁移大流动”的基本格局。  
37.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集聚效将进一步显现,人口流动逐渐平稳。  
38.快速增加的流动人口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对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显著贡献。  
39.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社会抚养负担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40.稳妥推进延迟退休并不会延续人口红利。  

答案附件,售价 2.00 奥币,点击购买
举报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客服微信:aokai59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