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学习网《经济学基础》形考任务3:阶段测验

完整答案在最底下附件,请核对试题后再下载,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  
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  
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的增加,核心是。  
7.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  
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线。  
13.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  
18.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5道,共20分)  
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A.汽车制造厂新生产出来的小汽车  
B.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C.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D.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  
2.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  
D.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3.劳动力总量包括:()  
A.所有失业和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B.总人口中除非工作年龄人口外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  
C.总人口数  
D.所有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4.经济增长是指:()  
A.技术进步  
B.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  
5.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  
A.50万/100万=0.5  
B.100万/50万=2  
C.100万/(100万+50万)=0.67  
D.50万/(100万+50万)≈0.33  
6.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  
A.同时影响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  
B.既不影响名义变量也不影响实际变量  
C.只影响实际变量而不影响名义变量  
D.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7.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A.最低工资法  
B.效率工资  
C.工会的存在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  
D.国外的需求  
9.物价水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A.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沿同一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0.技术进步会引起:()  
A.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行移动  
B.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平行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D.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2.引致消费取决于:()  
A.收入  
B.边际储蓄倾向  
C.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D.自发消费  
13.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消费  
B.投资  
C.政府支出  
D.净出口  
14.加速原理说明了:()  
A.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量  
B.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  
C.投资的变动等于产量的变动  
D.投资的变动小于产量的变动  
15.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5  
D.边际消费倾向为0.8  
三、判断题(15道,共20分)  
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居民购买住房属于投资。()  
3.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就是物价指数。()  
4.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5.新剑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6.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低,货币价值越大。()  
7.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人人都有工作。()  
8.物价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  
9.在短期内,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水平与总供给反方向变动。()  
10.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11.短期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12.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中可以看出刺激消费的政策非常有效。()  
13.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投资的波动性。()  
14.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45°线和总支出曲线相交时,收入与消费相等。()  
15.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  
四、计算题(3道,共10分)  
1.下面是一个经济中的有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用支出法计算该国的GDP:  
(1)购买汽车、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支出1000亿元  
(2)购买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支出2000亿元  
(3)雇用保姆和家庭教师支出200亿元  
(4)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和设备)2000亿元  
(5)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3000亿元  
(6)企业支付的银行利息和向政府交纳的税收共500亿元  
(7)今年初存货为1500亿元,年底存货为1000亿元。  
(8)各级政府为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2000亿元  
(9)中央政府国防与外交支出500亿元  
(10)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2500亿元  
(11)出口产品收入1500亿元  
(12)进口产品支出1000亿元  
2.假定1997年的物价指数为128,1998年的物价指数为136,那么,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3.假设一个经济中总收入为2000亿元,储蓄为400元,当收入增加为2500亿元时,储蓄增加为500亿元。计算该经济的乘数。如果这个经济增加了总支出200亿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多少?  
五、问答题(3道,共30分)  
1.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2.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说明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3.用总需求决定原理分析我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内需的意义。  
答案附件,售价 3.00 奥币,点击购买
本帖最后编辑于2023-06-01
举报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客服微信:aokai59

要回复讨论请先登录注册